一家号称全球户用储能市场占有率第六的企业,却在IPO路上遭遇了自家投资人的“反水”,这出戏码比最近的股市还要精彩。
2025年5月,麦田能源第二次临时股东会上,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:盐城朝瑞、黄海朝希、朝希优势、嘉兴朝睿及嘉兴朝耀五家股东对上市议案投下了反对票。
这五家“造反派”均来自朝希资本旗下,合计持股2.27%。按理说,PE投资就是为了IPO退出,如今却反对上市,这不是好比厨子反对客人吃饭一样荒唐吗?
01 估值迷云:业绩增长不到4成,估值一年暴涨八倍,谁在操纵?
麦田能源的估值增长堪比火箭升空。2022年3月,公司估值仅为12.8亿元;到2022年10月,估值涨至56亿元;而到了2023年3月,估值竟然高达148.87亿元。
一年时间估值增长超过8倍,这速度连比特币都甘拜下风。
问题在于,公司基本面支撑得起如此暴涨吗?2022年至2024年,麦田能源营收从24.86亿元增长到33.92亿元,累计增长36.44%;归母净利润从1.99亿元到2.67亿元,累计增长约39%。
业绩增长不到四成,估值却涨了八倍,这数学难道是麦田能源独创的?
02 同门相残:朝希资本旗下基金内讧
朝希资本这次表演了精彩的“左右互搏”。旗下5只基金反对上市,另外2只却支持上市。这种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戏码,在投资界可谓罕见。
原因其实很简单:进场价格不同。2022年10月入场的两只基金成本约为97元/股,而2023年4月入场的五只基金成本高达234.31元/股。
按照IPO计划,若发行9000万股,公司估值仅66.44亿元,后来进场的五只基金将亏损惨重。明明是同一家基金管理人,却让后期投资者高位接盘,这操作令人叹为观止。
03 业绩过山车:欧洲风口上的猪?
麦田能源的业绩就像坐过山车。2022年归母净利润1.99亿元,2023年跌至1.49亿元,2024年又猛增至2.67亿元。
这种V型反弹的奇迹是如何实现的?公司解释为“欧洲市场需求回暖”。但数据显示,2023年至2024年欧洲户储年装机量从12GWh下滑至8.8GWh,降幅近27%。
麦田能源2024年净利润大增79%,而营收只增长16.97%。在毛利率基本持平的情况下,这种利润增长从何而来?难道掌握了点石成金的魔法?
04 关联交易:青山系的提线木偶?
麦田能源与“青山系”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。青山系既是公司二股东(通过永青科技持股24.96%),又是重要供应商。
报告期内,麦田能源向瑞浦兰钧(青山系企业)采购金额分别占当期采购总额的26.75%、13.46%和12.85%。这种关联交易的价格是否公允,实在令人怀疑。
更精彩的是,2022年青山控股向麦田能源提供9.14亿元借款,年利率6%低于市场融资成本。报告期前,公司还存在与青山系企业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交易。
如此亲密的关系,让人不禁要问:麦田能源到底是独立企业,还是青山系的提线木偶?
05 财务疑云:异常的应收账款与存货
麦田能源的财务状况疑点重重。2024年末,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高达9.75亿元,占当期流动资产比例达22.32%。
更奇怪的是,预计回款周期升至103天,而同行如固德威和德业股份的回款周期在60天以内。这种差异难道是因为麦田能源的客户特别赖账?
存货方面也很精彩。2024年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达到1.11亿元,存货跌价计提比例8.27%,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4.20%。之前是不是少计提了?
06 研发实力:专利差距悬殊
作为高科技企业,麦田能源的研发实力令人担忧。截至报告期末,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105项,其中发明专利仅26项。
对比同行:阳光电源授权发明专利1786项、锦浪科技113项、固德威98项、艾罗能源58项、首航新能101项。麦田能源的专利数量几乎垫底,这如何支撑得起高科技企业的光环?
2022年至2024年,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.08%、6.44%、7.16%,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(4.86%、5.86%、8.76%)。研发投入不足,专利积累薄弱,麦田能源的“科技成色”有待商榷。
麦田能源的IPO,看起来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。早期投资者获利丰厚杠杆炒股的软件,后期投资者深套其中;业绩波动剧烈,估值暴涨缺乏支撑;关联交易错综复杂,财务数据疑点重重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股票配资机构_十大实盘股票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官方平台观点